欢迎您! 农业服务热线:12316     
主页 >农业新闻 >
排行推荐
图文推荐
  • 县农业农村局开展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
  • 省农业农村厅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 莅临民权县开
  • 民权县农业农村局代表团参加驻马店市召开了第
  • 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区域现场会在 民权召开
  • 民权县召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信息报送工作
  • 民权县农业农村局 开展基地巡查 加强农产品质量
立足特色 以“小产业”书写“大文章”

来源:河南经济作者:民权县农业信息网发布时间:2021-08-06 09:05 浏览量:

       产业强则乡村强,乡村强则中国强。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,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,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。产业发展始终是乡村振兴战略最基本的任务,是解决乡村一切问题的前提。要想让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立得住、行得远,发展特色产业、促进三产融合、发展智慧农业是关键。   
 那么,我省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上将如何促进三产融合、优化产业布局,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? 
  三产融合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   
 三产融合作为推动产业兴旺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,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。 
  河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张琨说:“三产融合就是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,大力发展第二、第三产业,让乡村的经济发展迈向新的纪元,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。”   
 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,我省按照“六稳”“六保”要求,坚持以“粮头食尾”“农头工尾”为抓手,加速推进三产融合,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93家,新建16个农业产业强镇,新认定24个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,创建伏牛山香菇和豫西南黄牛两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,创建内乡生猪、灵宝苹果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3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。   
 三产融合之花绽放,农业发展硕果满枝。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,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。 
  对于下一步发展,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梅士杰建议,大力培育多元融合主体。支持发展县域范围内产业关联度高、辐射带动力强、参与主体多的融合模式。促进资源共享、链条共建、品牌共创,形成企业主体、农民参与、科研助力、金融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。 
  那么,如何促进多种经营类型融合发展?对此,梅士杰表示,要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。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以加工流通带动业态融合,发展中央厨房等业态。以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,推进农业与文化、旅游、教育、康养等产业融合,发展创意农业、功能农业等。以信息技术带动业态融合,促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,发展数字农业、智慧农业等。   
 在实现多元融合发展的同时,利益分配机制的完善也亟待优化。“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多种类型的合作方式,促进利益融合。”梅士杰说,“要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,推广‘订单收购+分红’‘农民入股+保底收益+按股分红’等模式。”   
 优化特色产业集群布局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   
 近年来,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、手工制品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,极具风土人情的特色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,引来大批消费者争相购买,带来丰厚的效益回报。   
 如今,特色农业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,是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发展最大化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途径。   
 2020年,我省通过打造五大特色产业,帮助469万贫困人口脱贫。通过发展扶贫产业,全省9536个贫困村均有集体经济收入。如今,很多已脱贫地区的特色产业成长迅速,已逐步壮大起来。   
 “特色农业是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人优我强。发展特色产业,需要延长产业链条,对粮食进行深加工,增强其附加值。”张琨说。 
  只有将特色产业发展好,才能让群众的“口袋”更鼓,生活会更有盼头。   
 对于如何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,张琨表示,首先,要具有资源规模,资源是特色农业的基础条件。其次,要集小为大,建设优势特色农业强县、农业强镇。 
  现如今,我省很多区域的特色产品种植主体是小农户,种植户在选择种植时存在什么挣钱种什么的现状,很难形成地方特色。如果由政府主导,将小农户与现代企业组织有机链接到一起,就可以使得种植业、农业的生产形成规模,形成链条。   
 “产业形成供应链后,便可达成区域特色。”张琨说,“同时,还要鼓励和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发展,推进技术创新和加工装备创制,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、多层次利用、多环节增值。”   
 张琨建议:“农民还需要先进的营销模式,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销售,采用一些网红包装和网红带货等销售手段,进行品牌建设和推广,从产品细节入手,让便捷性、使用感吸引顾客。”   
 此外,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我省将持续拓展乡村特色产业,引导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乡土能人和能工巧匠,立足特有的生态环境、加工工艺、文化习俗等优势,开发特色化、多元化产品,发展特色食品、特色制造、特色手工业等,切实打好“珍稀牌”“生态牌”“工艺牌”“文化牌”,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生态价值、人文价值和品牌价值。积极争取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,力争每年扶持全省1~2个优势特色产业。 
  发展智慧农业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   
 不见田间挥汗花,纷纷网上理桑麻。随着科技的进步,不少农户已从昔日的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,变为现如今坐在家里就能种好田,数字农业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 
  智能高科技“无人机打药”,让农民背上的农药箱自己“飞起来”,轻松解决劳动力少、地势高低不平等问题;农业大棚智能温室监测系统可实时采集农业大棚内的空气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环境参数,并根据农作物生长需要进行实时智能决策,科技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户的支持和认可。 
  “夯实农村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。粗放型的生产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,智能化、数字化、精准化正在成为新趋势。”河南省智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强说。 
  目前,我省农业从业者以中老年人为主,接触现代化技术的机会少,对市场上的农业智能系统接受难度较大,接受程度较低。特别是数字农业涉及多种新型农业机械和装备的操作使用,对操作者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。   
 李国强提到,当前智慧农业设备缺乏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。为推广和规范先进农业产业技术,需要制定不同作物智慧农业生产技术规程,如今技术规程还较少,数量差距很大,进一步制定和实施团体、行业、企业标准作为补充很有必要。    “要加快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推广队伍,面对复杂的智慧农业管理操作系统,要加强职业农民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培训。”李国强建议,可以通过讲座、网课、电视广播等方式开展智慧农业技术培训工作,提升现代化农场管理者、现代化经营主体带头人及新型职业农民的操作技能。 
  同时,可以尝试委托智慧农业服务公司提供全种培训、设备维保等服务,解决一线农技人员缺乏和知识水平不足等问题。加紧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及政策支持,制定并推动相关优惠政策落地,鼓励科研项目成果创新和转化,鼓励智能设备生产商进一步降低设备的生产成本,以一定的优惠政策为智慧农业的推广提供动力。(记者 杨佳月)
 

编辑:张玉秀 审核:李静